有房、有车、有猫是本期业主的“三大标签”。作为一名生意人,屋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度过的,于他而言,家更多时候是一处栖息地,舒适是他对家的最高需求。
我理解的家,是一个让人感到安全、舒适的空间,里面住着自己爱的人和可爱的宠物,自由、踏实、有温度。”
而屋主入手的这套二手房无一满足他对家的认知,因此,在与设计师沟通后,我们从风格、布局、功能三方面入手,为他打造了一个舒适性Max的三居室。
看似规矩其实暗藏bug
96m²左右的套三,虽结构布局上还算规矩,但通过户型图也不难发现一些“bug",比如功能分区混乱、动线不合理,除了这些隐形“障碍”,墙面渗水、脱皮等“面子工程”也需解决。
原始户型图
原始户型难点:
①功能分区混乱:入户玄关过大,11m²左右的面积比主卧还宽敞;
②布局规划有问题:厨房面积小,封闭式厨房大大增加了沟通难度;
②动线不合理:卫生间走道过窄,门洞正对着次卧,影响美观。
平面布局图
针对改造方案:
①新建隔断墙,KO问题1:在入户玄关区新增一面墙体,“因地制宜”打造衣帽间,让功能更全面;②拆掉多面墙,KO问题2:将厨房与餐厅、生活阳台间的墙体敲掉,打造开放式厨房,使沟通更有效;
③敲墙并向后推移,KO问题2:把卫生间、主/次卧间的墙体拆除部分,改动次卧门洞方向,增加卫生间过道面积。
用灰色打造高颜值の家
没有抢眼的造型与丰富色彩的叠加,以简单、实用为主的现代风是时下备受推崇的风格,用简约的设计手法统一色调,是设计师/业主都偏爱的宠儿。
而灰色,则是营造现代风的主要色彩之一。
色彩分析图
结合全屋的“受光”面积以及业主需求,设计师在色彩上运用了大量的灰色来提升空间质感,10余面窗户为室内带来充足的光线,因此,中冷的蓝灰色就是此处的不二之选。
而考虑到空间整体色调偏浅,设计师还采用了偏暖的木材进行平衡,并加入亮橙色、纯黑色、暖棕色来丰富色彩层次,让家更具“温度”。
将仪式感渗透到生活本身
“家的'表现力',在于每个空间的和谐搭配,将舒适作为基础,把仪式感渗透到生活本身”是设计师龚治平贯穿全程的理念。
改造前
过大的玄关没有得到合适的利用,门后玄关柜的设计也略显尴尬,再搭配深棕色地板,老气、土气之感扑面而来。
改造后
原本11m²的玄关区被隔断墙划分为两个区域:衣帽间+玄关,让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,并新增两面“顶天立地”的柜体,鞋柜与酒柜的加入,最大程度上将该区域的“收纳性”提升到最高值。
改造前
在原始结构中,客厅与阳台之间设有一面玻璃门,阻挡了部分光源的进入,导致光线不足。此外,主卧门洞与客厅共用一个墙体,站在客厅就能将卧室一览无遗,没有私密性。

改造后
将客厅与阳台之间的玻璃拆除纳入阳台,让客厅与阳台100%的连通,扩充客厅面积的同时也让光线充分“溜”进室内,保证采光。
改造后
同时敲掉主次卧间墙体长度的1/3,并改动两个卧室门洞走向,将主卧门“隐藏”在电视墙后,既美观也让卧室有了私密性。
除了结构的改造之外,客厅的软装设计也毫不马虎。
改造后
客厅采用主灯+筒灯的设计,主灯聚焦光源、筒灯辅助光源,主次皆有的设计,恰到好处地打造出层次分明的空间光感。
此外,木质护墙板将墙面与地板的色彩完美过渡,同时点出空间主体;细脚的黑色电视柜,则是打造高级质感的加分单品;亮橙色的窗帘/沙发减少了客厅的单调感,为空间注入活力。
改造前
改造前的餐厅是进门就能一眼看穿的区域,无装饰、无设计,空白简单的“画面”让设计师的实力得到了充分的施展。
改造后
原本连为一体的客餐厅被沙发区分出两个功能属性不同的空间,左边为是温情午后、右边是人间烟火。同时利用直线视角还能达到边吃饭边看电视的效果,通透式的设计,让沟通更简单、有效。

改造后
黑白配四人餐桌满足基本就餐需求,而餐桌的摆放位置,也尽量保证了“客厅—餐厅—厨房”三者间的流通性。此外,2.2m长飘窗采用无窗帘设计,既增加了室内“曝光”,也能一眼看尽风景。
改造前
与餐厅一墙之隔的厨房,是常见的一字型双排结构,封闭狭小、动线混乱、橱柜老旧是它的主要问题,这也是设计师第二处改造的重点。

改造后
敲掉此空间内所有能敲的墙,把生活阳台纳入其中,进而扩充厨房面积。并采用开放式设计,让厨房与餐厅产生“强关联”,使它不再是封闭、独立的区域,而是一个承担着交流与爱的“纽带”。
保留双排式结构,将炒菜区与洗菜区划分开来,同时对洗、切、烹饪三个区域做微调整,从根本上完善厨房的基本功能。
除了这些常规操作,厨房的细节也值得一提。
改造后
黑灰色地砖+原木色柜体,一深一浅、一冷一暖之间,让空间充满呼吸感;多个定制柜体将收纳收纳功能发挥到极致,嵌入式的设计使厨房更具整体性;以及加宽台面的骚操作(标配60公分,此处为80公分),每个人性化设计的背后都暗藏U家工场对家居设计的匠心。
改造前
相比其他区域的老旧,卫生间还算保持得当。不过肉色瓷砖、老式洗手台、无卫浴柜设计,每一处都堪称“翻车型”设计。
改造后
拆掉卫生局部分墙体,利用“栅栏式”的黑色木条在卫生间与客厅之间长出一道软隔断,镂空的设计既不影响采光,也营造出若影若现的视觉效果。
同时拆除主/次卧间的部分墙体,改动两扇门的走向,在增加过道面积时,也避免了镜面柜正对卧室造成的压迫感。
改造后
此外,在瓷砖选择上采用同色的墙/地砖,灰咖色的瓷砖与全屋色彩和谐搭配,从视觉上形成风格统一。
老式洗手台换成了卫浴柜,抽拉+平开的设计多角度贴合个性需求;上方安置的镜面柜体,是兼具收纳与美化的存在,同时起到拉伸视觉的效果;抽拉式水龙头则可以360°的旋转角度,将用水范围扩大到极致让清洗无死角。
改造后
原来的次卧改为多功能房间,利用榻榻米+定制柜体的设计,在10m²的区域内创造出一个兼具休息与学习的空间。
从极具人间烟火的餐厅,到午后热茶一盏的客厅,再到营造舒适睡眠的卧室,这套96m²的住宅,处处都散发着归属与幸福感。